發(fā)布時間: 2025-10-24 10: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24日電 據“微言教育”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教育部印發(fā)《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十條措施》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跟教育小微一起來看——
出臺《十條措施》的主要背景和考慮是什么?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事關立德樹人,事關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心理健康工作面臨新形勢新挑戰(zhàn)。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青少年健康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教育部重點工作安排,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針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突出問題和階段性特點,以“小切口”為突破,制定了這十條具體措施,全面提升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十條措施》在緩解學業(yè)考試焦慮方面提出了哪些具體辦法?
《十條措施》明確提出:一是強化作業(yè)管理,嚴控總量,嚴禁機械重復、懲罰性作業(yè),鼓勵設立“無作業(yè)日”,從源頭上減輕日常壓力。二是規(guī)范考試管理,減少測試頻次,合理控制難度,明確禁止按考試成績排名,減少競爭焦慮。三是深化校外培訓治理,嚴控學科類培訓,規(guī)范非學科類培訓。四是推進中考改革,擴大優(yōu)質高中招生指標到校比例,探索均衡派位,緩解升學壓力。五是加強課程與實踐教育,每月至少開展1次綜合性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心理韌性和應對能力。
《十條措施》圍繞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突出問題有哪些針對性措施?
圍繞運動不夠、睡眠不足、網絡沉迷等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的突出問題,強調注重身心協同發(fā)展,培養(yǎng)健康生活方式。一是全面落實“每天體育活動不少于2小時”,推行“能出汗”的體育課,普及全員體育競賽,延長課間活動時間,通過體育鍛煉釋放壓力、增強體質、促進心理健康。二是保障充足睡眠,科學安排作息,嚴禁擠占睡眠時間,并將睡眠納入健康監(jiān)測與教育評價體系。三是培養(yǎng)健康用網習慣,加強網絡素養(yǎng)教育,規(guī)范中小學生帶入學校的智能終端產品管理,凈化網絡環(huán)境,減少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心理侵蝕。
《十條措施》對關懷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等特殊學生群體有哪些考慮?
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以及單親家庭兒童等特殊學生群體是學生心理健康關愛工作的重點。《措施》要求:一是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檔案,實行建檔立卡管理,在開學、考試、升學等關鍵節(jié)點加強心理輔導和情感關懷。二是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家訪,常態(tài)化家校溝通,深化“愛心媽媽”等結對幫扶行動。三是改善寄宿制學校條件,提升生活教師關愛服務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加溫馨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十條措施》在加強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方面作出了哪些安排?
一是建設國家及地方心理健康監(jiān)測預警系統,每年開展1次監(jiān)測,規(guī)范學校心理測評,推進完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發(fā)現、預警、干預處置機制和分級響應。二是推進“全員育心”,學校配齊心理教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強化教師培訓,構建班主任、心理教師、精神科醫(yī)師三級服務梯隊。三是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開展“護苗行動”,建設溫馨班級、宿舍,發(fā)展各類社團,發(fā)揮朋輩互助作用,同時加強教師心理關懷。
《十條措施》在家庭教育指導方面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家庭教育在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港灣。一是推進學校持續(xù)加強“教聯體”建設,強化家校協同,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將心理健康作為必講內容。二是加強學生發(fā)展情況跟蹤分析,定期向家長反饋,幫助家長及時掌握情況,共同做好關心關愛。三是會同婦聯、關工委等加強社區(qū)家庭教育指導,普遍開展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家長心理健康素養(yǎng)。
《十條措施》在部門協同方面作了哪些部署?
一是加強部門聯動,教育部門要積極會同宣傳、網信、公安、衛(wèi)生健康、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單位,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二是提供專業(yè)支持和資源保障,依托有關單位全覆蓋建設市縣中小學心理輔導中心,構建社區(qū)心理服務平臺,用好心理援助熱線。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廣泛宣傳科學理念,引導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責任編輯:姚楠
審 核:董雪婷
統 籌: 張宇
監(jiān) 制: 曲立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